覃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,原在北京工作,和丈夫有自己的事業,同時兼任家族企業湖北省紫園園林集團公司經理。之前她從沒聽說過淅川縣,也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個桃花村。一次旅游改變了她的生活。2015年秋,覃琴懷著“飲水思源”的情感,和先生一起來到渠首淅川,旅游考察南水北調工程,參觀了移民文化展。他們深為淅川人的奉獻精神所感動,她決定不再走了,為當地做點事,回報渠首人民。
幾經輾轉,覃琴和丈夫來到位于淅川縣西北部桃花山下一個叫桃花村的小村落。桃花村地處偏僻,交通不便,當時還屬于貧困村。初來桃花村,覃琴就住在小學旁邊一間四面漏風的小屋里,就連衛生間、浴室等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。覃琴知道自己不是來享福的,她在最短時間內,走遍桃花村的山山水水,家家戶戶,結合桃花村實際情況,確定了“山上種經濟林,樹下養鵲山雞”的立體種養發展思路。2016年,在桃花村成立了河南省老君埡農林經濟開發有限公司,流轉土地370余畝,種植大刺皂角約200畝,并對原來種植的 7000余棵皂角樹進行品種改良;建設翅果油樹、文冠果等木本油料基地約100畝;發展中華鈣果特種水果基地約70畝。如今桃花村的土地上,除了蒼翠的原始生態林,就是分布在山腦山溝的綠色產業,在丹江上游構筑起一道綠色護水長廊。三年來,覃琴夫婦在桃花村生態產業上投資近300萬元,每年支付桃花村鄉親們土地租金、工資等費用近40萬元。
農林產業發展周期長,單靠給老百姓土地租金和務工工資,農民致富速度慢。覃琴夫婦投資600余萬元,引進河北農大最新研究的鵲山雞品種,并組建了老君埡鵲山雞養殖合作社、桃花村鵲山雞產業基地。鵲山雞雞名源自名醫扁鵲,有2000多年歷史。這種雞有很強藥用性。桃花村森林茂密,富硒的土地上,長滿了山茱萸、丹參、連翹等中藥材。散養在林下的鵲山雞,每天上樹爬坡,吃草藥和昆蟲,喝山中泉水,自由飛翔,野性十足。在當地政府和農商行幫助下,合作社采用“合作聯社+合作社(家庭農場)+基地+農戶”模式,帶動周邊柳林、東昇、新建溝、河北營等村發展鵲山雞產業。先后建成孵化室及保鮮庫300平方米,兩個共600平方米的種雞舍,配套孵化機、養殖籠具、供水供電系統、消毒設施、自動化糞便處理設備等設施。2020年桃花村鵲山雞入選南陽市知名農業品牌。同年被評為全國“有機良品”稱號。2021年12月24日,中央電視臺十七套《誰知盤中餐》欄目,以《宅不住的飛天雞》為題,對桃花鵲山雞進行了長達近半個小時的專題報道。憑借有機優質和知名品牌,桃花村鵲山雞通過電商平臺年銷售額超過800萬元,市場供不應求。
成功的背后是付出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。為了籌措資金,夫婦倆把近年做實業的錢全部投入進去,丈夫退出了高爾夫俱樂部,覃琴把家族公司的股權分紅也投進來。即使如此,仍然存在一定的資金缺口,尤其是部分養殖戶資金不足,影響鵲山雞產業規模擴張。淅川農商銀行在整村授信中,詳細了解合作社發展情況,向合作社和周邊鵲山雞養殖戶及生態產業種植戶授信600余萬元,累計用信480萬元,鵲山雞養殖達3萬余只。隨著新雞棚陸續使用,養殖可達7萬只。各村通過訂單式農業,統一提供養殖、技術培訓、統一收購,戶均年收益1萬元以上,鵲山雞已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特色主導產業。
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,“作為北京人,應該為淅川人做一點事兒。”覃琴說。這位來自北京的中年女性,把從前“八山一水一分田,山路崎嶇無人問”的桃花村,打造成“遠看樹成林,近看雞成群,坡上花盛開,溝里鵲雞鳴”的“世外桃源”。2022年,覃琴被推選為淅川縣人大代表。談及桃花村未來發展,覃琴說,發展農林產業和生態養殖,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,只是初級目標,鄉村旅游才是桃花村的最終定格。覃琴早已布局,聘請北京資深旅游策劃專家,編寫了《荊(紫關)寺(灣)西(簧)特色小鎮建設構想》與《桃花村田園綜合體方案》策劃書,為桃花村的明天繪就了藍圖。公司的目標是幫助農民形成造血能力,把桃花村打造成具有多種養生保健產品的健康“宿營地”,把陶淵明的“世外桃源”定格在渠首桃花村這片熱土上。(供稿:羅爾豪)